未成年人犯罪会受到教育、惩罚与矫治相结合的处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包括家庭监护与教育、学校教育与管理、社会支持与环境治理等。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对未成年罪犯进行审理时,法庭将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教育和矫正来帮助其认识到错误并进行改造。
适用特殊刑罚: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和犯罪性质,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特殊的处罚方式,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附条件不起诉的方式,设定6个月到1年的考察期;若在此期间表现良好,则可能不予起诉,还强调了对未成年罪犯的保护措施,如不公开审理案件等。
从宽处罚原则:依据刑法及司法解释的精神,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就是根据犯罪事实和情节以及悔罪表现等因素综合考量后作出相应判决,对于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得适用死刑。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
家庭监护与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责任,要求他们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与管理: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之一,在预防犯罪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并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增强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支持与环境治理:社会各界也需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公共设施和服务,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资源;同时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等潜在风险点的监管力度。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实施教育为主的处罚策略以及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综合治理,可以有效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促进其健康成长。